种植树木,就是种植我们的未来
初二(19)班 吴元灼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3月12日,也是我国的第40个植树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古人的诗句中,我们宜家宜居的环境总是离不开树的存在;在古代汉语中,我们也用“桑梓”来指代家乡,因为古人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因为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可见,“树”从来就是我们的伙伴,更联结着我们对于家乡、故土和祖先的深情。
一棵树说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可如果从生态意义上来算一笔账,可能会让大家刮目相看。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你是否被震撼到了!? 同学们,“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的作用。种下一棵树,其实也就种下了一份我们未来生活的环境保障。
正因如此,植树造林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点工程。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 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决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却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全民义务植树多年来,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民众,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态奇迹: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的齐山上,有一位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叫齐军祥。他独居荒山16年,在方圆5000余亩的土地上种植了超过36万株树木,修建了长达60多公里的土路。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植绿了齐山的沟沟洼洼,用双手完成了一个人战胜一座荒山的奇迹。据估算,目前,齐军祥种植的这数千亩松柏至少值五六千万,10年后价值有可能上亿!有人出资千万元要买他的树,齐军祥说:“我不能卖,为啥呢?如果卖了的话,我连自己都对不起,更对不起我的子孙后代。我要把齐山治理成绿洲,还要把绿色留给子孙后代。”
同学们,“春风又绿江南岸”,又到一年新绿时,让我们与绿色同行,为未来播种,我相信:不久大地会站起浩荡的森林,森林里会走出我们绿色的民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