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树人学校在本学期将继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课题、前瞻性项目研究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导学课堂教学范式。2023年2月7日中午,树人学校聚焦课堂教学与内涵项目的深度融合会议在行政楼501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树人学校副校长程志华主持,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会议第一项议程,树人学校副校长程志华就新学期内涵项目做指导分享。
一、 做实课题(前瞻性项目)研究,凝练教学范式
他表示本学期将以教研室、备课组常态开展研究新课标为基础,持续开展树人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展相关学科专家走进树人课堂指导活动;筹备开展树人学校课堂教学范式对外开放活动;常态利用课题指导课堂教学范式推进。新的一学期旨在做到有计划、有实践、有反思、有总结。
二、 重视课堂观察,打开课堂“暗箱”
程校强调课堂观察是连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中介,也是开展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课堂观察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研修活动,平时除了传统的听评课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以达到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的目的。
程志华副校长就新学期内涵项目做指导分享
三、 组建成长共同体,加强课题与课堂的融合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程校表示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当从教育实践中找话题,在研究和写作中得到成长。伴随着校刊《树人教研》首刊的成功面世,同样呼吁全体教师积极投稿,踊跃参与!
四、 强化文献意识,夯实科研基础
最后,程校要求我们应将文献作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提高获取高质量论文的搜索能力,将阅读文献常态化作为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流程。教学工作切不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会议第二项议程,由树人学校高三生物组李任老师进行经验分享。“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教书工作更是育人的工作。”李老师向我们热情介绍了自身教学心得,对接下来的工作进一步规划: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阅读文献作为常态化的事情去开展,从文献中获取科学的理论及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夯实科研基础。将课标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且将项目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生物组李任老师交流发言
2022-2023学年是全面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关键一年,是我校创建江苏省四星高中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整体推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相关工作,在课堂研究、课程建设、教师成长、内涵发展、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研究,有计划、有重点、创造性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全力以赴促进我校质量转型发展。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