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_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附近初中生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主题实践】多元实践 智启未来——南门街校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5-03-08    作者: 初一年级组 图片:初一年级班主任 编辑:于哲衡 审核:李冬冬 邓云珠

3月初,扬州树人学校别开生面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再次启动啦!以“毓致教育·陪伴成长”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在桌游课程中,学生们通过益智游戏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手账制作课程则激发了学生的创意表达,让他们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点滴;中医文化课程带领学生领略了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主持人培训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舞台表现力;金箔画创作和灯笼制作课程则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学生代表纷纷写下成长感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思考。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充分体现了扬州树人学校“毓致教育·陪伴成长”的育人理念。

(一)

梧桐院前,桌游启智探几何之美

梧桐院前,今日我体验了益智类桌游的乐趣,并深入学习了数学中关于平面图形镶嵌的知识。我在游戏中感受到了思维的碰撞与策略的巧妙,领略到了几何之美。

桌游的互动性让我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而老师的引导则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学习平面图形镶嵌时,我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瓷砖如何完美拼接,我理解了镶嵌背后的数学逻辑,这不仅仅是图形的排列组合,更是对空间、对称和规律的深刻洞察。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认识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的公式堆砌,而是一门充满创意和探索精神的学科。它教会我们如何用理性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逻辑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感谢敬爱的老师们,让我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段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初一(5)班 王语聆

初一5班 王语聆.jpg


(二)

春绘扬州,情聚仁丰

在万物萌动,春意渐浓的三月,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Wow!扬州!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校课堂里面学不到的东西,通过绘画手账和填写英文介绍来以自己的视角去介绍我们的家乡,用自己的创意去描绘这座古老的城市和自己对她的热爱。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手账的绘画与拼贴,也学会了如何去用英文来表述扬州的文化特征。除了了解家乡方面,这次活动还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同学情谊。相互交换对方需要的颜色,在焦头烂额时得到别人提供的好方法,和朋友一起交流介绍稿如何转述,直到活动结束时一起微笑着拍照,我不仅为家乡的美丽而惊叹,也为同学的温暖而感动。而这所有的情感,都融在了最后一句大家一同喊出的“Wow!扬州!”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也都沉浸其中。

总而言之,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能和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一起相聚于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仁丰里,一同分享快乐与情谊。

初一(6)班 韩子瑜

初一6班 韩子瑜.jpg


(三)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望闻问切,三指金睛辨经络;草木虫石,百药神方理阴阳。

走进 “百草苑”,亲手制作香囊的体验,一下子将平日里认为高深莫测的“中医”拉至眼前。当把散发着清香的艾草和馥郁的丁香放入香囊,那瞬间弥漫开来的浓郁香味,直钻心底。随后,校内语文组的蔡红老师带来的讲座《典籍里的中医,生活里的百草》,更是让我明白中医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名著里、诗词中对草药饱含深情的吟诵,再到现代文文本的朗读涵咏,我明白了中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我一直认为遥不可及的中医,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生根发芽。

这次中医体验活动,无疑是一场奇妙的邂逅。它让我明白,中医绝非仅仅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沉淀千年的瑰宝。它凝聚着古人对生命、自然的理解。此刻,我心中迫不及待想要更深入地探索中医那神秘的世界,让这颗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璀璨明珠,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茫。

初一(7)班 宫皓轩

初一7班 宫皓轩.jpg


(四)

声动舞台,多姿多彩

今天实践活动中,两位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声音的魅力。第一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发声,并且为简单的角色配音。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深切体会到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原来我们大家都能够通过声音来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意,描绘出我们的感受。

正如第二节课我们朗诵活动一样,声音不是平淡无趣的,它如雨打芭蕉,如潺潺流水,如惊天霹雳,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水粉画。课堂的最后,我们重温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同学们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铿锵,仿佛排山倒海的潮水一般涌来,这让我们体会到声音的气势磅礴。此次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属于声音的震撼,它让我们体会到平日不起眼的声音是如此多姿多彩。

初一(8)班 林感

初一8班 林感.jpg


(五)

指尖流淌的非遗之美

晨光里,我握着毛刷的手却在微微发抖——这是我们每周的社会实践课,今天的课程是:制作金箔画。

课程开始前,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字样、一张复写纸和一张卡纸,拿到手后将这三张纸像三明治一样依次叠加,并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再用沾满胶水的毛刷在卡纸上进行填充,老师说这叫“底胶”,涂的时候要均匀,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因为要精准把握涂刷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稍有不慎就会使画面凹凸不平。我屏住呼吸使劲握着毛刷,可刷笔总像淘气的孩子般到处乱串。老师轻轻托住我的手:“要让笔尖跳舞,像抚摸新生的小鸟。”当透明的胶面终于平整如镜,我的手心已经攒满了细密的汗珠。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在揭开金箔衬纸的瞬间,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像炸开的烟花。我用竹镊夹起薄如蝉翼的金箔,感觉像捧着片随时会融化的阳光。金箔覆盖漆面的刹那,所有的不完美都被镀上了光芒。刻线刀在漆膜上游走时,我忽然明白了“漆画不语”的深意——那些流淌的线条里,藏着百年前匠人的呼吸。

当“平安喜乐”这几个字在深红底漆上粲然绽放,我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金箔的碎屑,这次实践让我懂得: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诗篇。而且,有些美丽的翅膀一旦在心里展开,就永远不会褪色。

初一(9)班 郝雨璿

初一9班 郝雨璿.jpg


(六)

当传统文化邂逅英语,这场课程超“燃”

3月8日上午,扬州树人学校初一(10)班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学科融合实践”课程。

课程从制作大象灯开始,老师先介绍大象灯的美好寓意,意为“万象更新”。随后同学们动手制作,裁剪、粘贴、搭骨架,大家全情投入,克服困难,一只只大象灯成型,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悄然浸润心间。

英文猜灯谜环节,气氛热烈非凡。同学们围绕着挂有英文谜面的大象灯,用英语激烈讨论,思维的火花在语言的交流中不断碰撞,既提升了英语运用能力,又对灯谜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老师用英文讲述外国节日文化,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纷纷感慨,这种融合课程,有趣又能学到知识,将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巧妙结合,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还让英语学习变得更生动。

此次课程打破学科壁垒,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英语素养。相信未来,学校还会带来更多精彩的多元融合课程 。

初一(10)班 张景烁

初一10班 张景烁.jpg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