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_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附近初中生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教学教研】破茧成蝶: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参加扬州市初中英语优质课展评活动侧记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5-03-23    作者: 徐露纯 图片:常松 编辑:于哲衡 审核:常松 邓云珠

【题记】成为新入职教师不久,我有幸加入市直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就得到坊内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从校级公开课到市直公开课;被学校推选参加市直优质课展评活动,我有幸从同课异构的“微型课”中脱颖而出,在市优质课展评舞台上展示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


徐露纯.jpg

破茧:在反思迭代中重塑课堂

回顾近一个月的参赛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打磨一节优质课的艰辛与不易,更离不开团队的助力。

由于白天教学任务与班级管理事务琐碎繁杂,每一个宁静的夜晚为我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让我能够潜心研读新教材。在市直展示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张利琴教授指出,教学设计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融合跨学科知识,并运用AI技术赋能教学。此后,张教授要求市直参加大市展示的三位老师必须在三天时间完成了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让我们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及教学有更为清晰的认知。确定参赛课型后,我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参加新教材培训,并大量阅读有关“Integration”板块解读以及过程性写作的学术论文。此后两天,我又进一步完善了写作课的课件。

然而,教学设计的完善并非一帆风顺。经过两个班级的试讲,我发现学生的反应与预期相差甚远,课堂效果并不理想。这让我倍感压力,但也促使我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在本校老师的多轮听课与悉心指导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要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学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中创设了“为纪录片《美丽中国》推荐祖国大好河山”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展开活动。同时,我利用结构化知识,整合单元内容,助力学生的表达。经过在不同班级的多次试讲,课堂流程终于得以顺畅进行。

尽管赛前我一直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但作为青年教师,第一次参加大市展示,我的紧张情绪在所难免。然而,在当天下午的比赛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预习任务和课堂梳理的框架,自信地推荐他们心中的大好河山。学生们描绘如石林、长江等本单元中多样的地貌景观,并巧妙化用本单元的好词佳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蝶变:在团队共生中超越自我

这段比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一节优质课的诞生不仅需要反复的打磨与团队的协作,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扎实自己的教学功底。

市直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的学习经历,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支持。通过一多年来在工作坊内的学习,我与同伴们一起研习教学理论与新课标,一起学习观课议课,一起尝试命题、一起分享教学设计、一起外出观摩学习、一起练习粉笔字等等,我们互学共进步,互促共成长。通过工作坊领衔人常松老师组织的各类活动,我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通过与其他青年教师的互动交流与分享,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让我对新教材的使用、教学设计、命题设计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经过一年多的坊内学习,这些先进理念逐渐内化于心,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我的备课与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并登上这样大的舞台,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身边所有人的支持与帮助。正是新教师工作坊为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学校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与关怀、众多前辈与同仁不辞辛劳地悉心指导、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我才能实现如今的蜕变与成长。同时,在此次展评活动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仍需锤炼,尤其是在写后活动中,需要斟酌更高效的反馈机制。

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在此次展评活动中培养的深耕与钻研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推动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附:工作坊同伴感言

                              扬州市运河中学  吴小君

徐老师参加市直和大市优质课展评的课题都源自新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从一开始Reading 1的任务开始,徐老师从零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与完成课件制作。此后,为了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徐老师在三天的时间里完成整个单元的教案、学案和课件。我在校园里每次见到她拎着电脑时的疲惫可见其备课的艰辛。

确定了执教Unit 6 Integration Part D课题后,徐老师着手设计初稿。Unit 6单元话题围绕地形地貌,Integration Part D部分则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话题词汇和语篇结构知识与表达来撰写一篇介绍中国地貌景观的文章。而面对新教材,我们非常清楚学生在没有单元前期知识铺垫下,直接完成Integration部分的产出,难度很大。徐老师试上了五次,打磨了五次,我见证了她每次上完课之后的流程越来越流畅。其间,有组内老师与专家听课打磨,不断优化设计,徐老师的状态也越来越稳。

徐老师通过让学生对表格的梳理初识鸣沙山,到逐段分析文章学会写一篇文章要用到的catchy title、descriptions、transitions等写作技巧的支架,最后学生能够利用前期的语言习得完成鸣沙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或扬子江的写作任务,此后的师生评价到生生互评都体现出过程写作的特点。

徐老师作为年轻老师参加此次的优质课展示,在有限的时间里磨出了一节非常优秀的写作课,我目睹了一场充满张力与光芒的成长蜕变。从青涩的试讲到灵动的课堂生成,从传统模式到创新突破,这段历程恰似璞玉雕琢的过程,折射出当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轨迹。在未来的教学和研习生活中,我也将会继续向徐老师学习,探讨如何更好地成长。


吴小君.jpg

 

扬州市梅岭中学  邓希文

观摩徐露纯老师参与市优质课比赛,于我而言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学习经历,内心深受触动, 收获满满。

徐老师的写作课在教学设计上别具一格,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她巧妙运用情景化与结构化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从了解general information(基本信息),到挖掘some special for interesting things(有趣事物的独特之处),再到探讨what you can do or see(能做之事与所见之景),一步步帮助学生透彻掌握文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她将写作技巧的教学穿插其中,最终,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自然输出,完成写作任务。真正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了学生,让学习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自然发生。

从个人发展追求层面来看,这次观摩以及与徐老师的私下交流,让我深切体会到打造一堂优质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编排,每一句引导语的反复推敲,都凝聚着授课老师无数的心血。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日常教学绝不能有丝毫敷衍,而应始终保持同样的专注与用心。徐老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更是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她的行动让我明白,作为教师,要主动投身于各种教学赛事之中,在实践与竞争中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11 梅岭中学 邓希文.jpg

 

扬州树人学校 张辰恩

新教师工作坊成员的徐露纯老师执教的7B Unit 6 Integration D的写作课给我很多灵感与启发。

1. 精心设计板书。她将本节课的写作框架展示地非常清楚,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且指出了一些关键的tips, 如:use a short and catchy title, add more description, show strong feelings等等。整体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帮助学生内化写作技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提升。

 2. 巧妙创设情境。她引入《美丽中国》推荐拍摄地的情景,阅读了 Daniel 的写作表格,梳理了地貌景观的名称、方位、著名事物以及游览项目等关键信息。这一步骤帮助学生建立了写作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

3. 细致梳理信息。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初识鸣沙山,并结合表格梳理相关信息。这一环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帮助他们将零散的信息系统化,为后续写作提供了素材支持。此外,学生通过选择最佳标题,理解了标题应简短且引人注目的原则,并通过段落大意的匹配和结构化图表的梳理,掌握了描写地貌景观的写作。

可以说,这是一节环节标准、内容新颖、活动丰富、成效明显的写作课,我们能够看出徐老师的精心设计,同时也让我对写作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教育修行。优秀同伴的经验如同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路径,但真正的光芒始终源于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徐老师在工作坊这一年多的成长与发展,值得我们工作坊内每一位新教师学习。愿每位新教师都能以开放之姿接纳经验,以批判之心内化智慧,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节奏。


2 树人学校 张辰恩(2).jpg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