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_200块约3小时_初中生一小时50元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小学部

【观课议课】品竹之高洁,感诗人傲骨 ——小学部开展第四周观课议课活动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4-03-18    作者: 文字:王颖 图片:王露莹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学部每周“观课议课”活动也如约而至,语文组教师王颖在六年级执教了一节古诗词教研课——《咏物诗与〈竹石〉》。

一、悟诗中诗,体会意象的传神之美

《沧浪诗话》在“诗辩”中 指出:“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竹石》一课,从整体上看,紧扣了“竹石”这一核心意象、个性意象;从局部上看,又是通过品读“咬定”“破岩”“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等辅助意象、单一意象来支撑起对“竹石”这一意象的还原和把握的。王老师在课堂上贯穿“无石,竹不挺;有石,竹更坚”,在单一意象的开掘上,巧妙地通过创设情境、变字改诗的方式,在一遍一遍地还原想象中,丰富着、深化着学生对“千磨万击”等意象的体悟,继而在学生对“竹石”背后所折射的人生境遇(“石”之象征)、所灌注的人格品位(“竹”之象征)的体悟上,对竹石意象所透露的隽永的深意和独特的神韵也有了一种直觉的观照。

二、以诗引诗,领悟诗歌的象征之美

咏物诗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独特人格相融合。为此,王老师引导学生紧扣诗眼,体察竹石之品。本诗的诗眼非“坚劲”莫属,显然,诗人创作这首诗时,已经舍去了竹石的其他诸多特性,唯以“坚劲”摹写之。这种取舍的背后,彰显的是诗人自身的生命尺度。课堂上,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竹石的坚劲品格,又通过品读诗中的炼字炼意处,丰厚学生对诗眼的深入体察。

三、读诗外诗,追慕诗人的人格之美

学习咏物诗,不仅要让学生体悟其中的寄寓,更要以此为契机,以诗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好追求、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慕。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先通过想象,结合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竹石这一不惧风雨、不畏严寒的形象产生崇敬之情;其次,将诗文和诗人生平资料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易理解,通过问题引领和及时到位的评价,引导学生在理解、思考中感受诗人志向,掌握咏物诗的学习方法;最后,通过切己体察,结合当下的生活际遇,引导学生化诗情、诗蕴为自身成长的精神养料,直抒胸臆,将诗的情、意、志发挥极致引发学生诗意思维的联觉。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王颖老师从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咏物抒情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听课教师们围绕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交流了自己的感想,充分肯定了课堂中的亮点。

   赴一场古诗词教学研讨,共赏古韵国风。此次教研活动深入探讨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对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的深刻叩问。

微信图片_20240318083951.jpg微信图片_20240318084002.jpg微信图片_20240318084016.jpg微信图片_20240318084027.jpg微信图片_20240318084041.jpg微信图片_20240318084055.jpg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

?